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危害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冬季气温下降,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寒冷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耗氧量增加,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此外,寒冷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中老年人群应该防范潜在的心血管健康风险。
(2)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
(3)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推荐进行慢跑、散步等户外活动。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可以尝试进行冥想、瑜伽等放松心情的活动。
(6)中老年人肠动力不足,容易便秘。用力排便会导致腹压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排便时不要太用力,必要时可借助药物进行排便。
当前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监测显示,我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和肺炎支原体为主,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或交替活跃。
(2)均衡膳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室外活动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因着凉增加感染机会。
(4)保持科学良好的卫生习惯,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单位内交叉传染。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儿童、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外卖员、建筑工人、渔民等户外工作者以及露天运动者易发生冻伤。
任何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都表示冻伤可能已经开始,应尽快从寒冷区域离开或对所有部位的皮肤加以保护健康。
如果患者冻伤但没有失温的指征,并且暂时无法得到及时医疗服务,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2)配备好防寒服、防寒鞋、防寒手套帽子等,必要的时候防寒装备要具有防水效果。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引起中毒,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由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区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与我市冬春季供暖季节基本一致,中毒发生场所主要为使用燃煤取暖的农村地区。
(1)发现自己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面色潮红、走路不稳、困倦乏力等症状时,尽力走(爬)出室外,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并呼叫他人相助。
(2)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弯腰低姿或匍匐爬行进入室内,因一氧化碳比重比空气略轻,会浮在上层;切忌使用明火,不得在现场按门铃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打电话、开关灯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否则会有爆炸危险。
(3)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风处,松解衣扣、通畅呼吸、注意保暖,及时送医治疗。同时关闭燃气,或将火盆、煤炉移出室外。如有呕吐症状,应使中毒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其口鼻中的分泌物。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按压心肺复苏,并拨打120尽快送医抢救。